纺织服装劲刮“环保科技风”

在日前举行的春夏2020纽约时装周时装艺术展上,海天科技的环保科技面料崭露头角,在全球掀起一场震撼科技时尚界的“惊涛骇浪”;不久前,福州大学晋江校区首届服装与服饰毕业生作品展中,隆盛针织提供植物染技术支持的系列作品,格外夺人眼球;而近日落幕的第六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中,绿色纤维类的创新产品更是被数百家企业关注……


接连一段时间以来,服装品牌们打出“可再生”的标签,上游企业开发的方向也更偏向绿色环保,新环保法亦为印染行业拉响了最后的警钟,纺织服装行业“绿色经济”蔚然成风。业内人士指出,纺织服装作为“快时尚”产业,需以极低成本完成精密生产和快速上货。只有乘上“绿色环保、智能制造、高效节能”列车,才能驶向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时代。

image.png

开启“绿色模式”

春夏2020纽约时装周时装艺术展上,热爱科技时尚的潮咖们,沉浸在时尚盛宴中无法自拔。纽约高级科技时装品牌Todd Hessert此番主打黑科技运动风,将环保科技面料运用到设计中,成为现场的一大焦点。


“导向性地提供时装周潮流趋势,培养受众对时尚的选择能力,这是时尚产业的社会责任。而环保和可持续的时尚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趋势。”纽约设计师Todd Hessert对于环保、可持续的在意,溢于言表。


作为该品牌的供应商,海天材料科技的Ecorona再生涤纶系列环保科技设计款特点明显,其以回收的聚酯瓶片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制造而成的再生系列产品,性能优异,可替代原生纤维,被广泛用于各类纺织面料,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海天与GCS、Todd Hessert的深度合作,代表着海内外科技、时尚、生活的完美碰撞融合,尤其整个成衣系列对环保科技的多维度探索,对国际时尚圈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湘频坦言,对于供应商而言,这么大的投入短期内或许不会有实际的经济效益,但绿色环保绝对是未来的产业方向,是值得具有国际视野、长远规划的供应商坚持的。


国际舞台上的“绿色纺织”风劲刮,晋江舞台上亦有同样靓丽的风景。


不久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晋江校区首届服装与服饰毕业生作品大秀里,隆盛针织提供植物染技术支持的系列作品,柔和的色彩碰撞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染物进行染色,避免对皮肤带来刺激伤害。”晋江市隆盛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江源告诉记者,不同于化工原料,容易引起人体皮肤过敏,植物染染产品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我们相信,这会是行业的趋势和方向,因为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更倾向于选择舒适的产品。


近来,晋江企业对于“环保”的认识越来越强,纷纷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环节入手,全面开启“绿色模式”。在近日的2019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会上,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泉州铮蓥化纤有限公司与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纺丝生产线工程”项目签约,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与中原工学院签约“节能减排泡沫印花工程技术研发”项目。

image.png

不可回避的“硬指标”


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环保”风,并非一日形成。只不过,近来“风力更盛”。


“2008年我们就开始着力研发这类产品,彼时包括优衣库、哥伦比亚、HM在内的品牌不约而同地向我们提出要求。”余湘频告诉记者,彼时欧盟标准要求,国外品牌需要至少具有10%比例的再生纤维产品,他们希望作为优质供应商的海天,能够为其在产品开发上提供支持。为了吻合国际品牌的高端需求,也出于企业的定位和发展考虑,海天将再生循环纤维用到面料中。


虽然如此,但环保类产品在海天的占比一直不高。余湘频坦言,再生纤维的价格较高,中国消费者难以接受,即便是国际大牌也只是小比例使用,尚不能大规模量化生产,企业仍有“用不起”的尴尬。而与此同时,技术的不成熟,染料在不同材质面料上呈现的色差,也制约着该类产品的发展应用。


余湘频坦言被动要求与主动选择,是企业不得不在这一方向上继续坚持的理由。“今年年初,我们重新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规划。要求公司的产品围绕绿色循环、可生物降解、原液着色等方式进行开发。”原有的沉淀基础,让看到趋势的海天,决定朝这条路走下去。


余湘频揭开的是纺织企业正在面临的现实。


“很多国际知名服装企业为降低供应链风险,保护品牌形象,对品牌供应商的考核日益严格,是否做好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就是这些品牌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位不愿具名的纺织从业人士告诉记者,这里提及的绿色供应链,不仅仅包括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做好环保问题,也包括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人待遇等社会责任问题上的“绿色”。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此前在一次公开场合,国际知名采购商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为了降低企业风险,沃尔玛在采购时对供应商在绿色环保、工人管理、企业内控等社会责任方面的考核日益严格,这也是近年来国际采购商的共识。毕竟,社会责任不仅仅关系到供应方的企业运营,也决定着采购方的交易风险。“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实现环保生产及员工的稳定性,在产品质量、订单交期方面就会有很大的违约风险。”该负责人说道。


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企业要实现长久发展不可回避的“硬指标”。毕竟,新环保法的施行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正在给中国纺织行业拉响最后的警钟。


当然,日益提升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醒企业,这不是环保政策日渐严苛下的无奈之举,而是企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大品牌引导、环保要求倒逼,固然是压力来源。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消费者水平在提升,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保风暴下,企业要主动走在绿色发展的前端,积极投入这场‘绿色保卫战’。”杨江源说。

image.png

均衡的竞争力

企业越发重视的同时,业内也提出了这样的担心:一些现有的再生纺织品只是穿上了“低碳”的外衣,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再生,有的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污染;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纺织企业生产“再生服装”并没有多少甜头可吃,甚至可能会亏本。


对此,余湘频指出,践行绿色发展,需要的是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研发,倘若只是单一环节的开发,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技术的攻克,是需要联动性的。海天一方面对供应链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挑选原料及化学药品时,严格挑选环保染料、助剂,另一方面则通过绿色加工技术进行技术突破。“未来,我们将坚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加强与不同服装品牌间的合作,以创新环保的材料,为设计师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一味考虑成本,那么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将很难延续,本土制造需要从品质、创新和绿色供应链等方面塑造新的竞争力。“国际大牌的决心,让时尚产业的上游供应商不能再等了。Zara承诺未来三年让顾客能在全球所有店铺投放回收衣物;H&M提出在2020年前100%使用可持续有机棉花。Gucci宣布2018年全面弃用皮草制衣。奢侈品牌与快时尚品牌首度联手将可持续发展推到风口浪尖,同时他们也对整个生产链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投入极大关注。”


上述人士认为,当前,纺织科技创新领域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布局新产业、新业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已是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的必然途径。因此,企业需要把握科技创新绿色、智能、新材料等主要特征,致力于让纺织服装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苏州绿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24 www.greenpluscn.com 苏州绿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19038659号-1
电话:0512-68655232 传真:0512-68655232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南天成路77号高融大厦2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