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64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旨在为企业提供温室气体量化、监测、报告和核查的框架。
1.明确目标和范围
确定进行ISO 14064认证的目标,如展示环保形象、满足客户要求等。
明认证对象和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类型,例如是否包括上下游供应链排放。
2.准备阶段
组建专业团队:由环境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生产、能源、财务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
差距分析:对照ISO 14064标准要求,识别企业现有碳管理体系的不足。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资源配置方案。
收集数据:收集过往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数据。
建立管理体系: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案,明确量化、监测、报告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责任人。
3.体系建立阶段
确定组织边界:根据控制权法或股权比例法界定排放源归属。
识别排放源:包括直接排放(范围1)、能源间接排放(范围2)、其他间接排放(范围3)。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能源、物料消耗台账,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优先采用本地化因子。
4.数据采集与量化
活动数据采集:建立能源、物料消耗台账,如电表数据、物流单据。
排放因子选择:优先采用本地化因子,如中国省级电网排放因子。
量化模型搭建:使用数字化工具,如碳管理SaaS平台,实现数据自动抓取与计算。
5.不确定性分析与数据质控
不确定性分析: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质控:由公司内部团队对数据收集、计算方法和过程进行自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监测和报告
内部核查:设立专门的内部核查小组,定期审查碳排放数据。
外部核查:聘请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编写报告:根据核查结果,编写详细的碳排放清单报告,描述碳排放情况、排放源、排放量及相关数据。
7.选择认证机构
挑选经过认可的、具备ISO 14064认证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8.提交申请与合同签订
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并签订认证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9.温室气体核查和审核
文件评审:认证机构审核企业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体系文件等。
现场审核:审核员到企业现场检查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实际情况,核实排放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过程是否准确规范。
10.获得认证
提交资料:将所有相关资料提交给认证机构进行审核。
审核和认证:认证机构会对提交的资料进行详细审核,核实数据和文件的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将颁发ISO 14064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