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认证通过绩效标准和监管链标准的双重审核,推动铝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会员需根据自身类别和业务范围,积极申请并符合相关标准。
ASI绩效标准(ASI Performance Standard,PS)认证要求
强制认证范围:ASI会员中的“生产和转化加工”与“工业用户”两类会员,必须在加入ASI后的两年内,至少有一个设施取得ASI绩效标准认证。
认证内容:ASI绩效标准定义了铝价值链中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原则与标准,涵盖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铝熔炼、半加工、材料转换、回收及最终产品使用等全流程,具体包括:
环境方面: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污染物管理、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会方面:人权保障、劳工权益保护(如遵守国际劳工标准)。
治理方面:企业诚信、方针与管理、透明度、材料管理。
ASI监管链标准(ASI Chain of Custody Standard,CoC)认证要求
自愿认证:ASI监管链标准是对ASI绩效标准的补充,会员可选择自愿申请。
认证内容:该标准规定了CoC材料流转的监管链要求,涵盖通过价值链生产和加工后应用于不同下游领域的ASI铝产品,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可追溯性。
认证审核
目的:验证会员的策略、体系、步骤和过程是否符合适用的ASI标准中规定的要求,以达到ASI认证。
要求:生产转化加工或工业用户类别的会员,必须在ASI认证体系启动后的两年内或加入ASI后的两年内获得绩效标准认证;监管链标准认证是自愿的。
监督审核
目的:在认证期间对会员的体系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持续符合ASI标准的要求。
频率:在获得临时证书后的6个月内进行第一次监督审核,之后每12个月进行一次监督审核。
重新认证审核
目的:在认证有效期结束时,对会员的体系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其是否仍然符合ASI标准的要求。
要求:重新认证审核通常在认证有效期结束前进行,以确保认证的连续性。